南京仁品耳鼻喉医院: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,多由挖耳损伤皮肤、耳道积水、中耳炎脓液刺激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诱发。一旦患病,不仅会出现耳道疼痛、瘙痒、流脓等不适,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听力,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。
其实,外耳道炎的发生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或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有关,通过科学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。以下5项关键预防措施,建议收藏践行:
其实,外耳道炎的发生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或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有关,通过科学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。以下5项关键预防措施,建议收藏践行:

一、摒弃“挖耳癖”
频繁或不当挖耳是诱发外耳道炎的“头号元凶”。人的外耳道皮肤娇嫩且薄,指甲、棉签、挖耳勺等工具若用力过猛或频繁使用,极易划伤皮肤,破坏耳道的天然保护屏障,让细菌、真菌有机可乘,引发感染。
正确做法:
日常无需频繁清理耳道,耳道内的耵聍(耳屎)具有保护耳道、黏附异物的作用,会自然排出;
若耵聍过多堵塞耳道,或出现明显瘙痒、不适,切勿自行挖掏,应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由医生用专业工具清理;
避免用尖锐、不洁物品接触耳道,减少皮肤损伤风险。
二、严防耳道积水
洗澡、洗头、游泳时,耳道若不慎进水,会使外耳道皮肤表皮软化、肿胀,为细菌繁殖提供湿润环境,进而诱发炎症。尤其是夏季游泳旺季,外耳道炎发病率会明显上升。
正确做法:
洗澡、洗头前可佩戴防水耳塞,或用干净的棉球蘸凡士林轻轻堵塞外耳道口(注意不要塞得过深),阻挡水流进入;
游泳或涉水后,及时将头偏向一侧,使进水的耳道朝下,轻轻拍打耳廓,促进积水流出;也可使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残留的水分(仅擦拭外耳道口,切勿深入耳道);
若耳道内进水较多且无法自行排出,可及时就医处理,避免积水长期滞留。
三、调理饮食结构:增强耳道黏膜抵抗力
合理的饮食不仅能满足身体营养需求,还能增强耳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。长期食用辛辣、过咸、过烫等刺激性食物,可能刺激黏膜充血,降低局部抵抗力,增加感染风险。
正确做法:
日常饮食以清淡、均衡为主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蛋白质及锌、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菠菜、橙子、鸡蛋、牛奶、瘦肉、坚果等,促进黏膜健康;
减少辣椒、花椒、生姜、大蒜、咸菜、火锅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,避免烟酒,降低耳道黏膜的刺激损伤。
四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
外耳道炎的发生与部分全身或局部疾病密切相关。例如,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液长期浸渍外耳道皮肤,易引发继发感染;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,免疫力下降,外耳道感染的风险会显著高于普通人;贫血、营养不良等也会降低身体抵抗力,增加患病可能。
正确做法:
若患有中耳炎、外耳道湿疹等耳部疾病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规范治疗,避免病情迁延刺激外耳道;
糖尿病、贫血等慢性疾病患者,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病情,定期复查,通过合理用药、调整生活方式等提升整体免疫力;
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,避免因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诱发外耳道炎。
五、坚持适度锻炼
身体抵抗力是抵御所有感染性疾病的基础。长期缺乏运动、体质虚弱者,一旦遭遇耳道皮肤损伤或细菌入侵,更易发生感染。
正确做法:
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,如慢跑、游泳(注意做好耳道防水)、爬山、瑜伽、打篮球等,每周坚持3~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;
运动时注意避免耳部外伤,同时通过规律运动改善血液循环,增强机体对细菌、真菌的抵抗能力,从根本上降低外耳道炎的发病概率。
总之,外耳道炎的预防关键在于“防微杜渐”——既要避免挖耳、耳道积水等直接诱因,也要通过饮食、运动、基础疾病管理等提升整体健康水平。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就能有效远离外耳道炎的困扰,守护耳道健康。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分享到:
上一篇:南京虫子进耳道了该怎么办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