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耳炎

南京看急性中耳炎哪家医院好_中耳炎的治疗与护理要点

2025-07-10     南京耳鼻喉医院     182次

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,尤其好发于婴幼儿,冬春季节多见。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,若治疗不及时,可能导致鼓膜穿孔,出现耳道流脓、听力下降等问题。做好治疗与日常护理,能有效控制感染、减少并发症,具体要点如下:
一、规范治疗:
 
1.全身治疗:及早足量用抗生素
 
一旦确诊,需尽早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,首选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(如阿莫西林、头孢克洛等),确保杀灭致病菌。
 
若鼓膜已穿孔,可采集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,根据结果调整为敏感抗生素,提高疗效。
 
若伴随高热(体温≥38.5℃)或全身症状较重(如精神差、食欲下降),需同时采取降温措施(如退烧药)和支持疗法(如补充水分、营养),缓解不适。
 
2.局部治疗:
 
鼓膜穿孔前:可使用1%酚甘油滴耳液,既能止痛又能消炎;同时配合抗生素滴鼻液(如麻黄碱滴鼻液,需遵医嘱)滴鼻,减轻咽鼓管(连接鼻咽与中耳的通道)的水肿和炎症,促进中耳通气引流。
 
鼓膜穿孔后:先用3%双氧水彻底清洁外耳道及中耳内的脓液(双氧水可杀菌并软化脓液),待脓液清理干净后,再滴入抗生素滴耳液(如氧氟沙星滴耳液)。
 
注意:严禁使用粉剂药物(如硼酸粉),以免与脓液结块,堵塞耳道,影响引流,加重感染。
 
二、日常护理
 
1.哺乳姿势:避免乳汁逆流引发感染
 
婴幼儿咽鼓管短、宽且平直,若平躺喝奶,乳汁易经咽鼓管逆流至中耳,诱发或加重感染。建议哺乳时将宝宝斜抱(头部稍高),喂完后轻拍背部,减少反流风险。
 
2.警惕“症状缓解≠痊愈”
 
耳痛、发烧等症状减轻后,不代表炎症已完全消退,中耳可能仍有积液。需遵医嘱完成疗程,定期复查(如耳镜检查),确保积液吸收,避免转为慢性中耳炎。
 
3.特殊场景防护:平衡中耳压力
 
乘坐飞机时,飞机下降阶段需让孩子多做吞咽动作(如吃奶、喝水、咀嚼),促使咽鼓管开放,平衡中耳与外界气压,避免气压骤变损伤中耳黏膜,诱发炎症。
 
三、预防复发
 
1.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(如感冒、鼻炎咽炎):这类疾病的炎症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,是急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,需及时控制。
 
2.避免耳道进水:游泳、跳水时选择水质清洁的场所,若耳道有伤口或鼓膜未愈合,需避免入水;洗澡后及时擦干耳道口水分,防止细菌滋生。
 
3.掌握正确擤鼻方法:捏住一侧鼻翼轻轻擤鼻,避免两侧同时用力,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冲入中耳。
 
急性中耳炎进展较快,尤其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,家长需留意孩子是否有哭闹、抓耳、发烧等异常表现,尽早就诊。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
 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