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聋

老年人耳聋如何调养?

2025-09-06     南京耳鼻喉医院     131次

老年人耳聋如何调养?
 
耳聋是老年人常见的耳鼻喉疾病,其发生与年龄增长导致的听觉功能退化、基础疾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、药物副作用等密切相关。听力衰退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交流,还可能导致孤独、焦虑等心理问题。因此,除了及时就医干预,科学调养对延缓听力下降、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
 
科学调养3要点:延缓听力下降,保护残余听力
 
1.远离噪音刺激
 
长期或突发噪音会直接损伤老化的内耳毛细胞,加速听力衰退,需从“规避+防护”双管齐下:
 
主动避噪:尽量避免去KTV、建筑工地、集市等噪音密集场所;看电视、听广播时,音量以“自己听清且不影响他人”为宜(一般不超过60分贝),每次连续收听不超过1小时,中间休息10分钟。
 
做好防护:若需在噪音环境中活动(如参加庙会、装修监工),务必佩戴专业防噪音耳塞或耳罩,减少噪音对鼓膜和内耳的冲击。
 
警惕“隐形噪音”:长期戴耳机听音乐、打电话是常见的“隐形伤耳因素”,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机,若使用头戴式耳机,音量需控制在最大音量的1/3以内,单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。
 
2.谨慎规范用药
 
老年人基础病多、用药种类复杂,需格外警惕“耳毒性药物”对听力的损伤,做到“三查三避”:
 
明确耳毒性药物清单:常见耳毒性药物包括两类——
 
1.氨基糖苷类抗生素:庆大霉素、链霉素、阿米卡星等(多用于抗感染,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,药物易蓄积损伤听力);
 
2.其他药物:阿司匹林(长期大剂量使用)、呋塞米(利尿剂)、某些化疗药(如顺铂)等。
 
用药前主动告知病史:就医时务必告知医生“有听力下降情况”,请医生优先选择无耳毒性的替代药物;若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,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,并定期监测听力(每12周做1次纯音测听)。
 
避免自行用药:不随意购买、服用不明成分的偏方或保健品,部分“消炎止痛”类中成药可能含有耳毒性成分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 
3.调节情绪与作息
 
中医认为“怒伤肝”,老年人若长期情绪暴躁、焦虑,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影响耳周血管供血;现代医学也证实,长期精神紧张会加剧内耳微循环障碍,加重听力下降。因此,情绪与作息调节必不可少:
 
保持心态平和:通过培养兴趣爱好(如养花、下棋、练太极)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等方式疏解压力,避免因小事动怒;若出现明显焦虑、抑郁情绪,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。
 
规律作息,保证睡眠: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(熬夜会导致耳周血管痉挛,减少内耳供血);睡前可通过泡脚、听轻柔音乐等方式助眠,改善睡眠质量。
 
适当饮食调理:中医建议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、C、E及锌、铁的食物(如胡萝卜、核桃、黑芝麻、深海鱼),有助于维护听觉细胞功能;避免过量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,减少“肝火上炎”的可能。
 
老年人耳聋的调养核心是“防损伤、护功能、早干预”——通过远离噪音、规范用药、调节情绪延缓听力下降,同时定期做听力检查(建议每年1次),必要时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。听力健康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家人也应多关注老人的听力变化,主动沟通、协助调养,让老人远离“听不清”的困扰。
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分享到: